去年年底,电动车行业经历了一年风风雨雨,曾经有不少配件厂商的老板感叹,行业大势不容乐观,不少配件厂商面临严重的运作问题,之前的那些偷工减料的任性行为面对当前电动车行业的大洗牌,无疑是死路一条。行业发展到今天,产业链条的多元化促使不少配件厂商不得不强行拿掉很大一部分的利润来抵抗这种冲击,但是好景并不长久,真正能够睥睨行业发展,必定是有质量保障的品牌企业,而不是依靠极致压缩自己生产的成本来达到赚钱而不赔本。虽然说近年电动车行业的平台的运作在当下电动车行业来讲虽然说非常的关键,因为电动车行业的老一套已经使得行业从业者逐步麻木了,但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非常的关键,没有好的产品,再好的推广也是只纸上谈兵,架起的高楼大厦顷刻土崩瓦解。
之前小编在郑州、江苏、河北众多配件基地走访调查发现,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红火,随之而来的配套商也正在逐步形成规模,因为大家都看到现在新能源可能还是一块肥肉,既然没有实力做整车、没有实力做宣传不如全心投入到四轮车的配套体系上面来,毕竟电四的配套体系还在起步阶段。相比电动车三轮车,去年下旬开始篷车确实火了一段时间,恰巧碰到当时不少电四厂家在发展中遭遇“障碍”,甚至去年年底不少电四厂家又重回电三,今年展会各种花样的电三出现在大众面前,关键一点,价格放低了,外形也更加紧凑美观,但是今年电三碰车的花样虽然多了,销量并不是想象中的火热,只能算中规中矩。
休闲三轮在大众的眼中仍然是属于较贵的车,简易款三轮车的价格在经销商手中几乎压到了极限,利润较低。电三配件的体系的逐步被整车利润逼迫,强行降低成本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去年年底电三企业都在讲企业的大蝶变,反观今年各大企业的行动,在车型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产品的价格或多或少都在放低,这里说的放低或许不是因为价格战带来的。
电三的发展在近年也逐步向科技化迈进,所谓创新的进度显然是比较慢的,我们不能指望电三一下就能拿出更高水准的产品,但是大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如果再创新走针对性路线,迎合市场的产品总是跟不上市场消费者的选择,总会慢半拍。如果厂家继续在温水中卖品牌,那定是走不长远。如果仅仅靠偏远地区的市场就能把三轮车行业抬一手,相信这也并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有更加鲜明的产品来划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