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样的企业算“幸福企业”?员工“幸福感”如何评定?其实“幸福”这两个字,很多人觉得它是个奢侈品,但是在淮海集团,员工的幸福感却无处不在……请大家跟随记者的笔尖,和我一起去感受淮海的那些幸福事儿。
产业园区中心花园
【幸福要素之——自我提升】
既给钞票又给知识
量身培训花样多
这两天,售后服务人员小王脸上时常挂着微笑。一问才知道,小王正在参加公司举办的《冠军365,天天好服务》专题培训,学到了很多新技能,心里很是满意,工作热情高涨。
据了解,公司旨在将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融入培训目标,把个人愿景和工作目标相连接,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核心圈,把工作绩效目标给予员工的压力转变成员工自我成长的仪表盘,这样,工作将带给员工更多的意义,员工将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使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同时为了实现目标而主动的提高工作技能与表现。
不拘一格用人才
7年前,毛金玉还是后桥制造部的一名车间小工,每天骑40分钟电瓶车上下班。公司看重他的人品,开始培养他。很快,他从车间小工,晋升为淮海车桥公司制造部副部长,负责公司的车桥制造工作。“公司在技能培训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们感觉到,公司不光是在用人,更在培养人,让我们即便离开公司也有生存能力。”
前景广阔稳人心
摩托车事业部人力资源部组织人事科科长王小光告诉记者,“公司多年快速发展,员工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享受到了企业发展的成果,在淮海工作我们自豪。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更是振奋人心,让我们普通员工看到了公司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让我更加坚定了一直在淮海干下去的信心。”
裴晓宝科长在修剪花木
【幸福要素之——关爱员工】
时刻惦记员工想要什么
曹干清为天津公司安保部长,因突发疾病而入院,昂贵的手术费和医药费对本来就不富裕的一家无疑是雪上加霜。公司得知后,马上资助了他1万元。并向全公司发出爱心捐款倡议书,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热烈响应,公司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捐款,大家都主动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二百、一百、五十、二十、十元.....没有仪式,没有渲染,却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涓涓流淌。短短的几天时间,共募集捐款五万余元。
在淮海,像曹干青这样在遇到困难时得到公司主动帮助的员工还有很多。
“公司每年春节都会向困难职工和特困职工发放春节慰问金,在困难职工帮扶方面每年都会投入大笔专项资金。另外,公司每年都会为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发放助学金。”集团工会主席丁开辉告诉记者。
董事长带头做员工贴心人
集团自创立以来就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年3月,集团工会与人资中心主动与各公司事业部提出开展员工集体协商,做到能谈、敢谈、会谈。通过建立员工集体协商这一机制,在企业中广泛收集员工认为需要改善的问题,使得企业能够平稳较快地发展,职工的权益也在一月一次的协商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提起员工“四项”集体协商,摩三综管中心副主任张建丰就打开了话匣子:“会场上,董事长安继文先生和我们这些中高层管理者坐在一边,另一边则是工会主席和员工代表。”这样的阵势,他之前从未经历过。而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协商会洋溢着民主的氛围,员工代表可以当着董事长的面,直抒胸臆。
“员工四项集体协商会——就是给职工提供一个说话的地方,通过这一有效机制,使我听见员工心声,知悉员工疾苦,从而更好地去完善企业各方面制度,真正做到‘让关爱洒遍淮海的每个角落’。”安总说。
员工生日会爱心四溢
3月31日的员工生日会,与以往的生日会不同,这次生日会没有采取传统茶话会的模式,而是以聚餐的形式举办,尽管方式不一样,但不变的依然是大家的祝福。
“长那么大,今天是我第一次过生日,特别感动,感恩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成为‘淮海人’”。39岁的徐雷激动的说。
引导职工关爱社会
淮海海外发展服务公司客服部部长霍继波每个月都会在徐州市慈善总会出现,每月捐出100元,已坚持6年了,从来不透露自己的姓名,工作人员每次给他出具的捐赠票据上的署名都是“淮海人”。
“加入淮海大家庭后,我经常会在电视、报刊上看到公司在做各种公益慈善事业,安总也常常说:‘每个人都应该尽己所能承担社会责任!’所以,我认为自己也应该为社会做些事儿。”霍继波说,“2011年正月的一天,我走进慈善总会,首次捐赠100元。从那以后,我便向上瘾了一样,每月都去,一直坚持到现在。”
安总曾经坦言:“有大爱,企业才会幸福。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影响扩大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人们对企业的要求也在发展中变化。外部要求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内部要求员工要有幸福感。淮海集团以分享幸福为出发点,让爱心‘气场’引导员工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十二五期间,淮海控股集团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先后向徐州市慈善总会、体育文化、捐资助学等捐款捐物近4000万元,集团爱心书包进校园公益项目相继走过了全国几百个贫困地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城市务工子女近50万名,建设宗申爱心村1500多个,淮海集团“兴业创利造福社会”的博爱之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生产车间外景
【幸福要素之——以厂为家】
员工流失率低,忠诚度高
十年以上的老员工超25%
集团自创立以来,集团现已拥有员工10000余名,其中25%以上是十年以上的老员工,还有不少老员工从建厂以来一直工作到现在。
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杨艾玲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淮海已经工作20个年头了,曾有单位高薪挖她,她都没有离开,“因为觉得和淮海有感情了,而且也看好淮海的发展,这并不是多少钱可以决定的。” 杨艾玲说,她不离开淮海,正是看重企业对员工的情谊,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企业也坚持不裁员。
20辆大巴接送员工上下班
集团每年投资300多万元、组织了20辆大巴车,接送员工上下班。“这些大巴分10条线路,分别发往两山口、惠民小区、潘塘、大庙镇、大许镇、铜山新区等地,目前,已有1000多名员工申领乘车证。”后勤部副部长姚均伟说。
54岁的老员工张秀銮说:“或许在一些人眼里,这不过是一个座位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我们离家稍远务工者来说,这张座位尤显珍贵。”
三成员工跳槽后又返回
老张已在淮海工作多年。在他眼里,淮海是一家尊重人才的企业,不仅给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帮员工实现自我。
“有公司挖我跳槽,工资是现在的一倍多,可我没答应,因为舍不得淮海。”
老张介绍,他亲眼看到不少员工离开淮海后又申请返回的。在淮海,这种离开人员的返回率达到了三成。
上阵父子兵
“当不了兵,就在淮海工作吧。”九年前,抱着这样的想法,唐亮向父亲提出想去淮海工作的想法。唐亮的父亲是宗申车辆检测中心主任唐国跃。
如今,已经工作九年的唐亮表示从没后悔过当初的决定。他感受到了公司的大爱和工友间亲人般的关怀。“我能深刻体会父亲为何会在淮海工作了10多年。如果以后我的小孩愿意,我也高兴把他带进淮海大家庭。”
杏花飘车城,幽香伴我行。